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卷六·时复原文

  时复者。谓血家春夏得病。至次年春夏复发。秋冬得病。至次年秋冬。其病复发。值其时而仍病。故曰时复。 夫人身五脏六腑。与天之气运。呼吸相通。原是一体。故天之阴阳。能构人之疾病。其实非天病患也。乃人 身气血先有偏盛。故感天气之偏盛。而病遂作焉。 血家病得于春者。乃肝经血虚火旺。春木之气。内通于肝。肝经感木气。而风动火发。故值春时。旧病复作。 其已发吐血者。宜地骨皮饮。加蒲黄黄芩龙胆草杏仁柴胡荆芥。醋炒大黄治之。尚未发作者。须服五味 逍遥散。加牡蛎阿胶龙骨香附子五味子。或用左归饮。加阿胶龟板牡蛎五味子。以滋养之。使肝肾阴足。 则火伏而不动矣。凡冬日春时。得血病者。均宜用此法。以养肝肾。使阳气封谧而不泄。斯病不发矣。又凡 肝经火动者。必先有热蒸口苦。魂梦不宁诸证。柴胡清骨散亦治之。 失血之病。得于夏者。乃心经火旺。次逢夏月复发。宜泻心汤。加丹皮蒲黄生地黄木通甘草梢降香牛膝。 其未发时。若见烦热。即宜预服生地黄散。以遏止之。或天王补心丹以养之。又按夏月暑盛。病多发于阳 明。以阳明主燥热。暑热相合。故多属阳明。病在阳明者。口渴身热。烦躁便闭。恶闻人声。脉势洪大。以此为 辨。其吐出之血。亦必甚多。宜犀角地黄汤。加葛根金银花知母蒲黄大黄枳壳。若尚未动血。初觉发热口 渴者。玉女煎。加蝉蜕秦皮茵陈枳壳。或先服甘露饮。以养胃阴。免动燥气。 秋乃金令。肺气主之。凡失血家。至秋时皮毛收敛。未能秘密。往往外合风气。内壅热邪。发咳动血。尤为容 易。病家医家。皆须善为调理。庶可补天再造也。若是秋时得病。是病本得于肺。次逢秋月。本脏不润。复发 痿燥。而咳血者。清燥救肺汤。加生地蒲黄治之。人参清肺汤。加紫菀当归蒲黄亦可。葛可久太平丸。既滋 肺阴。兼清风痰。尤治肺良方。若肺气郁而不布。卫阳不外达。津液不下降。皮毛洒淅。寒热作咳者。宜小柴 胡。加荆芥防风桔梗杏仁蒲黄苏木栝蒌根麦冬桑皮陈皮枇杷叶治之。风寒客于肺中。久咳不止者。宜 千金麦门冬汤。其麻黄捣茸炙过。以搜陈寒。或重用太平丸。重加薄荷。亦和散之法。 冬令属水。肾气主之。此时阴气坚凝。则阳气潜藏。龙雷不作。若阴气不足。则阳气不潜。况此时阳气皆入 于内。人身阴虚者。既多内热。加以阳气入内。两热相合。致失冬令寒热之象。此与冬行夏令无异。是以火 迫血动。而复发也。治法。宜滋肾阴。泄内热。使其阴凝阳秘。复成为大冬之令。斯病愈矣。已动血者。玉女煎。 加蒲黄丹皮苏木。继服大补阴丸。六味丸。以收功。乘其未发。先用麦味地黄汤滋之。火之不藏。如三冬不 雪。腊月鸣雷。潜纳阳气。皆可加龙骨牡蛎。吾于冲脉言之甚详。须参看。 凡物有根者。逢时必发。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故凡复发者。其中多伏瘀血。以及遇节气。遇阴雨。而即 蒸热发动者。均是瘀血为病。宜血府逐瘀汤。加干漆桃奴治之。或用仲景大黄虫丸。少少与之。此理须 知。方不为血证所瞒。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