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出自唐代韩偓的《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狂、电闪,天空布满了浓墨似的乌云;只听得大树林里传来风雨侵袭的声响。
夜已经很深了,风也停了,雨也止了;一轮弯月从云缝里斜洒出淡淡月光。
注释
霎霎:指风雨声。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不详,《韩偓诗注》谓作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夏,未言何据,难于凭信。晚唐战乱频仍,社会风气已有轻文士尚武将、崇吏能弃文学的趋势。受外在境遇的影响,晚唐诗人的内在心态也不断沉沦,此诗描绘的景象正是黄巢起义后唐末动荡政局的象征。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才智著. 韩偓诗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390.
2、
胡光舟,张明非主编. 新编千家诗[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973.
3、
方铭主编;杜晓勤,沈文凡本卷主编.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M]. 长春:长春出版社, 2013:279.
简析
《夏夜》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绘暴风惊电、乌云聚生,猛雨飘洒高林,霎霎作响,一派夏夜狂风暴雨的景象;后两句则是夜深雨霁月明时的风景。这首诗写雷雨时气象,大笔挥洒,声情激越;写雷雨后景色,轻描细绘,自然流美。雨中与雨后两幅图景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充分显示出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
赏析
《夏夜》描写了夏季之夜,先风雨大作,后雨住风停,斜月西照的景象。开头两句写风雨急猛之势:伴随着夜幕的降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翻滚,倾刻间大雨倾盆,如注如泻,雨点敲打着树林发出“霎霎”的响声。这是一幅夏夜急雨图,色调阴重,节奏急促。后两句描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夜深了,雨住了,刚才急猛的
韩偓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338篇诗文 ► 6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