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出自清代郑燮的《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译文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风瑟瑟的江边当作渔竿。
注释清瘦:清秀而劲健。
赏析诗人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所以画了一竿瘦竹,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传递出一种萧索、凄冷之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注释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囊橐(náng tuó):一种口袋。
萧萧:空空的样子。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程继隆著. 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341-342.
简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弃官归里时的情景,充分表达了其清廉不贪的凛然正气;后两句表明诗人的心境,他向往江边垂钓者自由自在的生活,宁可过隐居生活,也不向权贵低头。整首诗中,诗人傲岸的诗风与不屈的性格浑作一体,具有天地开阔的境界。
赏析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
郑燮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94篇诗文 ► 13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