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出自宋代刘辰翁的《柳梢青·春感》
译文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
注释铁马:指战马。银花:花炮。
赏析此句情调沉郁苍凉,开头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愁苦悲伤的气氛,说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江南锦绣之地已经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渲染出一种阴冷森严的氛围。
原文
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
鉴赏
这是作者在上元节前的一个晚上写的感伤时乱,怀念故国的词作。
上片写想象中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头一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元宵节。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刘辰翁参加抗元斗争,以同乡、同门的身分曾经短期参加文天样的江西幕府。景炎元年,元兵陷宋京临安,这年,词人避居庐陵山中。宋王朝已经灭亡,但抗元斗争仍在进行,词人亦是对此念念不忘。在一个充满亡国愁绪的元宵节,词人
简析
《柳梢青·春感》是一首借写元宵节以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词作,上片遥想故都临安而今在元人统治下的凄凉冷落,下片抒发词人凄苦的心情,对在海上继续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君臣深表关怀。全词节奏明快、笔调苍凉;从想象落笔、虚中见真意,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596篇诗文 ► 14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