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出自唐代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译文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翠绿苍碧的山色深到极致。
注释平林:平原上的林木。漠漠:迷蒙貌。烟如织:暮烟浓密。伤心:极致,非常,此处是说暮山之青。
赏析此句写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突出萧条寂寥之感,“伤心碧”,语义双关,一写寒山之碧,二写寒山似乎因伤心而碧透,为全词奠定了忧伤悲苦的情感基调。
原文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短亭 一作:连短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翠绿苍碧的山色深到极致。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注释
菩萨蛮,唐教坊曲
赏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写游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树林”
创作背景
这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明人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〇四认为此词是李白为思蜀而作。清人刘熙载《艺概》卷四疑此词作于唐玄宗西幸之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兆鹏.唐宋词汇评(唐五代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6-21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6
简析
此词写的是在深秋暮色中词人独立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上片写寒碧的山光林色笼罩在如织的暮烟之中,随着暮色越来越浓,高楼上词人的愁思也越来越重;下片写其在高楼上远眺,他的感情流动揭示了愁思的具体内涵。
全词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9篇诗文 ► 598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