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出自宋代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译文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

注释今夕:今天。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

赏析词人与兄弟苏辙兄弟情意甚笃,时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

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原文

苏辙 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分别一次要多久呢?已经过了七个中秋节。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传来凉州曲调。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宴席中的客人,有的穿着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披风,有的穿着紫绮为面的裘皮衣服。无奈圆月无情,渐渐西沉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苏辙与之同行。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325

赏析

  欣赏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苏辙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苏轼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

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词上片写出兄弟间的短暂相聚值得珍惜;下片则直接展现出词人的内心世界。全词主要写了词人与其胞兄久别重逢继而又要分别的难舍之情,生动表现出苏轼和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亦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别样深沉。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00篇诗文 ► 83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