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译文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

注释吊古:凭吊古迹。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斗为一斛。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登上高楼吊古时的感慨,闲愁如千斛重物压在心头。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引人深思。

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原文

辛弃疾 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兴亡的遗踪。夕阳斜照着迷茫的柳树,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中,风儿吹拂着高树,掠过荒凉的丘垄。一只孤独的船儿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当年那功业显

阅读全文 ∨

赏析

  登览怀古之作,往往以历史的变迁寄寓对国事的感慨,借古讽今,以雄深跌宕为胜。对于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语的倾诉,以诚挚深切为高。要将这两种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兼有雄深与温婉。这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妙境,而本词显然达到了这一境界。此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建康的地理形势、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任建康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向往的抗金救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打击。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清,感慨万千,便写了此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 荣斌·辛弃疾词集:济南出版社,2014

简析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是一篇登览怀古之作,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引起对六朝兴衰的感叹,暗示朝廷苟且偷安,无心完成统一祖国大业;下片以追忆谢安的不幸处境,表现了词人因受朝廷排挤、不能实现北伐抗金的抱负而产生的苦闷思想。全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来表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
阅读全文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9篇诗文 ► 169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