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清平乐·太山上作

译文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注释醉眼:醉后迷糊的眼睛。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

赏析诗人为眼前的奇妙景象所陶醉,站在千峰顶上,在大自然奇景中,领悟到了人世万物如秋毫之末,都微不足道,顿时忘却了各种烦恼与哀愁,醉眼迷蒙的词人形象,也正与壮景相融。

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原文

元好问 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放眼远望,江山映一抹残阳。分明莽莽苍苍。深涧幽壑风来,万千孔穴呜呜作响,汇入松涛声悲壮。
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注释
词作于金亡后二年(1236),时作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1233年蒙古军占领金首都汴京,元好问被羁管于聊城。蒙古太宗八年(1236),他获得自由,暂居冠氏。这年三月,一位友人将赴泰安,约他同行。在三十天的旅行中,他游览了东岳泰山并写下了散文《东游略记》、《游泰山》诗和这首《清平乐》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8:第142页

赏析

  词为登眺之作,上片写登高所见、所闻,下片写登泰山而产生的自我渺小之感。词中,景象苍莽,境界阔大,充满着对人间伟观的赞叹,也表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襟度。同时,“江山残照”之景其字面组合,及“悲啸”、“醉眼”等,也隐藏着词人的家国之痛。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落落:清晰的样

阅读全文 ∨

简析

  《清平乐·太山上作》是一首登眺之作。词的上片写登高所见、所闻;下片写登泰山而产生的自我渺小之感。词中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世事得失的闲淡心情;其中四处化用《庄子》中的语句,却并非表达老庄思想,而是以形象语抒发情怀,显得自然而精炼。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5篇诗文 ► 49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