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出自明代王夫之的《杂诗》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而嘶鸣。
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北上抗清的事业受阻,如同李广一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不受重视,无法出征。
祖国大地笼罩在迷茫的云雾里,到处是寒烟衰草一片凄清。
我披衣起来看这美好的夜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杂诗四首》中的第四首。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军进入湘中,王夫之参加衡山义军抗清,兵败后,南走投奔广东肇庆的南明桂王政权,次年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被授于掌传旨、册封之职的“行人”职务。但桂王左右的一些官僚并不以国事为重,依然大搞党争。王夫之对此极为愤慨,曾上书劾奏王化澄党争误
赏析
它触物起兴,发于性情,以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开始,写所闻所见、所感、所思,抒发了奔走国事、以恢复为己任的爱国志士的热望、悲愤、忧虑与思考。
全诗十二句。前四句写听觉形象,后面八句中视觉形象与诗人议论各占四句,但两者交错。开头四句写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听见边马嘶叫,似乎苍天
简析
《杂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写听觉形象,运用传统的象征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中间四句写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后四句写诗人起衣彷徨。全诗有强烈的动作性,诗中依次出现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对诗人心灵的震撼,显得深沉有力;目睹党争不止、国忧难释,这才是诗人目击心伤之所在。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1508篇诗文 ► 7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