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出自唐代杨炯的《从军行》
译文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注释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赏析此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体现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原文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注释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
创作背景
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然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27
简析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四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激烈的战斗场面;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全诗虽仅四十字,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字令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38篇诗文 ► 3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