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出自宋代晏殊的《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译文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注释鸿雁:即“雁”。大的叫鸿,小的叫雁。思量:相思。
赏析此句写景淡而有味,含蓄地反映了词人对朝廷的思念,盼望内调的消息早日到来。
原文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气候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流水清浅,碧空万里,道路茫茫难有尽头。我登上高处,极目远望,看见鸿雁飞来,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量。
注释
芙蓉:这里指木芙
赏析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
创作背景
从宋庠《宋元宪集》,宋祁《宋景文集》与晏殊唱和的诗题稽考,这首《诉衷情》词,写于仁宗宝元元年(1038)作者四十八岁时。这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在知陈州(今河南淮阳)任内。他在陈州,政治上是不得意的。宋祁给他的信说他在陈:“视政余景,必置酒极欢。图书在前,箫鼓参左。”以文酒景物的流连
赏析二
这是一首秋日野游,遣兴自娱的令词。晏殊一生仕途坦荡,性情散淡,过着“未尝一日不宴欢”的生活。为官之余,歌饮郊游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词作当中。这首词写的是重阳登高的景与情。
“芙蓉金菊斗磐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里开放的花。词人写秋
简析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词。上片从近景写到远景,用芙蓉、金菊、红树勾画出一幅绚丽的金秋图画;下片用流水、碧天、鸿雁描绘深秋的淡雅高阔,并融情入景,点染出词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仕途上的期待。全词写景淡而有味,富于画意;语言温润端丽,秀洁清新;意境高远淡雅、陶然旷达。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392篇诗文 ► 30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