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出自唐代岑参的《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译文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
注释敝裘:破旧的皮衣。敝:破损。裘: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
赏析诗人直抒胸臆,“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一致,抒发了对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一个“敝裘”更突出诗人心中的不得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片云吹过城头,黄莺飞上了戍楼。
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
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
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
注释
武威:一作“武城”。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7
赏析
这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武威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
创作背景
宇文判官与岑参同为高仙芝的僚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改授河西节度使,他们一起回到姑臧,不久宇文判官又出使安西。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信任和怀念,岑参在姑臧听说他已回到晋昌时,即作此诗向老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
参考资料:完善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0-181
简析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颔联尤其巧妙,融情于景,跃动着一颗游子之心;颈联抒发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尾联写诗人对好友宇文判官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高兴,同时抒发了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仍滞留边疆难以还家的伤感与无奈。整首诗意境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3篇诗文 ► 50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