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出自唐代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译文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注释报:报答。黄金台: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用来形容招纳贤才的地方或人才荟萃之地。意:信任,重用。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赏析诗人借黄金台之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现了唐军将士的英雄气概,传达出诗人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对于出击外族侵略将士的赞颂。
原文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像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战场上的血迹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战争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关心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心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此诗创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简析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边塞诗。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它通过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在特定时间、地点的边塞风光以及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以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视听两方面呈现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则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255篇诗文 ► 66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