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出自唐代崔道融的《西施滩》
译文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像在为西施述说身世的不平。
注释浣:洗。
赏析诗人自然地将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好似也为西施的冤屈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此句立意新颖,寄寓着诗人深沉的感叹。
原文
崔道融《西施滩》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奸臣伯嚭使吴国走向灭亡,却反而让西施承担这恶名。
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像在为西施述说身世的不平。
注释
西施滩: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鉴赏
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是不同于一般的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奸臣伯嚭使吴国
简析
《西施滩》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直击历史事件的核心;后两句则从西施的日常生活场景入手,描绘了她在溪边浣纱的画面。似乎这湍急的春水也在为她鸣不平,为她所背负的恶名发出抗议。这首诗借咏怀古迹西施滩,对“女人祸水”的传统看法提出质疑,直指西施内心的冤屈和历史的复杂性。
崔道融
崔道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73篇诗文 ► 2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