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清明》
解释: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赏析:此句写穷苦读书人过清明节时的苦况,勾画出诗人百无聊赖、孤独寂寞的心情。
原文
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
兴味:兴趣、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前二句开门见山,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时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踏青。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观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禹偁贬居商州期间(公元991-993年)。清明节这天,本应出外踏青赏花,举杯畅饮,使生活增添几分乐趣。可是此时诗人一贫如洗,既无花又无酒,如置身于荒山寺庙里的和尚,清冷孤独,无所慰藉,兴味索然,遂作诗求乐趣慰籍。
参考资料:完善
1、
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年03月:第6-7页
2、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06:第478页
3、
王甲训主编.商洛古诗精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01:第185页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654篇诗文 ► 12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