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辽水

王建 王建〔唐代〕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开咸阳,此去辽水漫漫五千里,还未出门父母就已知道此去将隔海茫茫,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临出门时母亲又为我重新做了几件衣裳,好像怕我有去无回,万一死在路途中没有干净的衣服可以殓葬。也有征人牺牲被送回咸阳,军中长官呈请皇上让烈士本乡的人充任征戍。想想自己真是可怜,身在外时将再没有

阅读全文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

阅读全文 ∨

简析

  《渡辽水》是一首杂言古诗。诗的前两句渲染了战争期间凄凉萧索的气氛;三、四两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五、六两句描写了战士的悲惨命运,表达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控诉;末二句勾勒战士思家的图景。全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诗中借被迫远征兵卒的口吻,诉恨战之情,表思乡之心;诗人敢于直面现实,在浓浓的乡愁与生离死别中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诗人在贞元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疾苦。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在檀、蓟一带兴兵作乱,时任幽州节度使的刘济领兵讨伐,诗人随军出征。此诗系诗人“即事谋篇”,为其随军北征横渡滦河时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第3卷)·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兆鹏·小磨诗坊 乡思·武汉:崇文书局,2019
3、 迟乃鹏·王建研究丛稿·成都:巴蜀书社,1997

赏析

  这首诗借被迫远征兵卒的口吻,诉恨战之情,表思乡之心。“渡辽水,此去成阳五千里。”这两句写了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以五千里的长度拉开故乡咸阳和辽河之间的距离,征战的艰辛已在言外。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这两句回忆出征前情景,“知”字一笔带过,看似轻巧,实极不易

阅读全文 ∨
王建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412篇诗文 ► 34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