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秋轮台
岑参〔唐代〕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羶。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居异域在那阴山西面,轮台孤城位于雷海旁边。
秋季已到只见行行飞雁,夏日刚过不闻声声鸣蝉。
秋雨时时打得毡墙潮湿,秋风阵阵吹过帐幕腥腔。
轮台之地距离家乡万里,边地元串已经过去三年!
注释
首秋:初秋之意,为阴历七月。
鉴赏
《首秋轮台》这首五律于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诗人居轮台时所作。诗人于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历三年,诗中描绘初秋边塞景物.抒写久居边塞的惆怅心情。
诗的开头面句从地点“轮台”落笔写。地为“异域”,城为“孤城”,而又位于明山之外,雪海之边,两句互相补充,各分三层以写
创作背景
《首秋轮台》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在轮台所作,岑参是年四十岁,距第二次赴北庭整三年。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来到边塞,至此时已是三个年头,思归之情自难抑止,此诗即写其在驻地轮台的心情。
参考资料:完善
1、
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简析
《首秋轮台》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先写轮台的偏远,次写轮台的苦寒,起调沉重;再写轮台的凄凉,点染秋景气氛,勾划出一个极为凄苦的环境;最后表露久居轮台的怅惘愁思。整首诗以凝炼的语言,描绘边城初秋的风光,营造出一种高旷、辽阔、恬美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幽微、复杂的心境。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3篇诗文 ► 50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