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湖南崔中丞
戎昱〔唐代〕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上的青松和路上的尘土,就像白云和泥土一样无法相亲近。
世人都嫌弃良马太瘦弱,只有明君能不嫌弃人才贫苦出身。
用多少金银财宝都未必能笼络人心,盲目许诺只会引来杀身之祸。
不要说读书人没有感激之心,他们总会想着报答恩情。
注释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至五年(770),戎昱离开荆南,到达湖南,在崔瓘幕府中作幕僚。戎昱受到崔瓘的器重,所以他写了这首诗表达对崔瓘知遇之恩的感激。《唐才子传》谓戎昱在湖南时,为崔瓘所赏识,欲以女妻之而不喜其姓,改姓则订议。昱闻之,作此诗以谢云。《云溪友议》《唐诗纪事》亦有类似记载,此皆出于传说
赏析
诗一开头就连用两个比喻,一边是山上的青松,天上的云;另一边是陌上的尘土,地下的泥,前喻崔中丞,后喻自己。如此高下悬殊,按常人的见解,当然是“岂合得相亲”了。然而,崔中丞没有因此而嫌弃诗人,诗人因而感叹道:“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举世尽嫌良马瘦”,在常人看来,既然瘦了,那就不会
简析
《上湖南崔中丞》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将崔中丞比山上青松,自比路上尘土,二者地位高低悬殊,不相匹配;颔联赞扬崔中丞的胸怀与眼光,用人不看地位高下,只看才能大小;颈联说自己有千金不移的志节,把诺言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尾联表达了对崔中丞的容留和知遇的感激,大有报恩人不辞生死的气概。全诗将崔中丞与诗人
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116篇诗文 ► 4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