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笋
杜甫〔唐代〕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行人 一作: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
那些踏着新竹来看竹的客人,就算等得恼怒了我也不出去迎接。
注释
上番:乃川语。《猗觉寮杂记》: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元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俱用上番字,则上番不独为竹也。韩退之《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往往将目光投向自然,江边花树、园中新竹成了杜甫的抒情写怀的对象,《三绝句》即表现了这种生活,此诗即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谊注释·杜甫草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04月第1版
2、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
简析
《咏春笋》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从春笋满林写起,把春笋生长繁茂的情景写了出来;次句说诗人细心看护,流露出一派护竹之意;诗的后两句更是加深了护笋之意,表现出他对未来的憧憬和专心护笋的决心。全诗写竹,却从笋写起;写爱竹,却从爱笋着笔。由笋而竹,将诗人的爱竹之意写得非常深沉曲折。
赏析
这首诗是写竹,写诗人的爱竹之意。“无数春笋满林生”,诗一开始从春笋满林写起,又是“无数”,又是“满林”,把春笋生长繁茂的情景写了出来,给人们展示出一幅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画图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这自然景象的无比喜悦之情。
诗人知道,眼前这春笋,既不能让它们成为人们观赏的玩意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6篇诗文 ► 272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