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
黄遵宪〔清代〕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梦几人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挂在屋檐下的风铃响了千百次,狂风暴雨过后暂时停歇了下去。
正当我渴望鸡鸣天亮时局好转时,又为帝俄侵略我国东北感到震惊。
阴暗的日子为什么这样多,天上残月明亮还有几颗星星。
我独自一人站在狭小的住室里,面对苍茫夜色;如今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许多人
创作背景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九月,八国联军侵略清朝,沙皇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帝俄又威胁清政府签约,妄想独吞中国东北三省。当时,诗人正革职在家,对帝俄侵略野心满怀愤恨,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360-361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听闻沙俄出兵东北攻陷沈阳后的抒怀之作。诗中对沙俄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清政府的畏敌卖国,表示了痛恨;诗中诗人雨夜不寐、独立苍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全诗抒情委婉含蓄,深沉抑郁。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概写国家形势。自鸦片战
简析
《夜起》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对沙俄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清政府的畏敌卖国,表示了痛恨;诗人雨夜不寐、独立苍茫的情景,表现出其沉重的心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全诗抒情委婉含蓄、深沉抑郁,反映了清王朝政治的黑暗与腐朽,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无限忧虑。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838篇诗文 ► 8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