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棕
杜甫〔唐代〕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蜀中多产棕榈,十有八九都长得很高大。
棕毛虽多但割开剥下太多,树也容易枯朽。
棕榈尽管具有大如云的树叶和经岁寒而不凋谢的生命力。
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
当时军用物资缺乏,连棕毛也要取尽(编为马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上元二年(761)秋,当时中原战乱未平,蜀中又有藩镇割据之患(如不久前的段子璋之乱),加上西面吐蕃屡相侵扰,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交集。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军兴而赋重的局面,下层百姓被重赋盘剥而欲活不得的悲惨处境,不能不引起杜甫的深切关注与同情,遂借物言情,托棕榈之被割剥过甚以至于枯死,
赏析
此诗二十句,可分三段。
前八句为第一段,写棕之枯。
首二句直入“棕榈”以应题,并用“蜀门”加以限定。棕榈树生于秦岭以南,蜀地自然多见。此诗既慨蜀中百姓之不堪繁赋,因托当地多见而平凡之树种来作载体,又能以“割剥”相贯,使二者形、意吻合。表里如一,主旨能得到最大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6篇诗文 ► 272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