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词
白居易〔唐代〕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低矮的花树轻轻地映衬着小巧的梳妆楼,春天悄然来临,却仿佛也在女子的眉间添上了淡淡的忧愁。
她斜靠着栏杆,背对着正在学舌的鹦鹉,心中似乎正思量着什么事情,以至于久久没有回头。
注释
春词:春怨之词。
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
简析
《春词》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一首闺怨诗。诗的前两句描写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春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后两句通过“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动态描绘,道出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全诗虽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约意远,诗意别出心裁,堪称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和三年(829)春天。这时朝廷中宦官气焰嚣张,白居易的好友宰相韦处厚已经逝世,李宗闵勾结宦官将出任宰相,政敌王涯也于这年正月自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常卿。所以这年春天,对作者来说是个极不愉快的季节。于是作得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金城,朱易安著.国学经典导读 白居易诗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01:202
赏析
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其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一系列的静态描绘,展现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 1888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