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高适〔唐代〕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
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
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
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
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
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
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
从来重然诺,况值欲横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高高的楼阁上,靠着栏杆眺望,中军大帐里旗帜高高飘扬。
时常感慨时局动荡,心中激愤难平,但对自己而言,又似乎能无喜怒哀乐。
黄河和华山上屯聚着不祥之气,伊水和瀍水边传来战鼓声声。
我惭愧自己没有平定战乱的良策,却白白承受了出师的名号。
创作背景
高适有《谢上淮南节度使表》日:“(臣)以今月二日至广陵,以某日上讫。”(据明刊本《高常侍集》)此表作于至德二载(757二月)。高适此诗四库本题下原注:“时在扬州。”故系于至德二载初。此时高适在扬州准南节度使任上:张巡,许远正在雕阳保卫战中苦守,高适借酬答河南节度使之机,以此诗动解贺兰进明迅速进兵
赏析
此诗前十二句写诗人凭栏远眺忧心国事的情怀。前四句总写,诗人登高望远,见中军旌旗,中原遍地烽火,感慨时局,率军救亡之情激烈迫切,以至于把个人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河华”以下两句补写“感时”,关中为安史叛军占领,中原陷入战乱之中,满目疮痍;“愧无”以下四句写自己面对时局的忧心,愧无平难之策,有惭
简析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是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十二句写诗人凭栏远眺忧心国事的情怀;后十二句劝贺兰进明以大局为重,及时平叛建功。诗中先赞贺兰有摧锋之势,御史之显,说明其有足够的兵力平叛;继而赞其有鲁连之忠义、陆逊之智谋,说明其有足够的忠勇去平叛;再设想其进军的效果,直道而行无须特殊之智,抢先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46篇诗文 ► 47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