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那些卑琐自私的当代文士,他们所忧虑关心的只是与自己相关的功名利禄。
人们只见到贫贱的人的悲伤,却听不到富贵之人同情的叹息。
有高尚道德的人想着干一番独特的事业,他的抱负远大而不同于世俗的观念。
报效国家的心光明皎洁,经常因感伤世态艰难而涕泪纵横。
这首诗前二句指出当世士不忧道而忧贫的怪现象,接下来两句通过“但见”与“不闻”的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的荒谬与令人愤慨。随后,诗人以四句抒发自己高远的志向,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并非那等碌碌无为、胸无大志的当世士,而是怀有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渴望建立“大贤事业”。然而,眼前却是笙歌宴舞、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443篇诗文 ► 1749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