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二红饭

苏轼 苏轼〔宋代〕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
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年在东坡收获了二十多石大麦,卖价很低,而粳米又正好吃完了,于是教奴婢把大麦捣去皮壳做饭吃。嚼在嘴中,啧啧有声,孩子们互相调笑,说是嚼虱子。中午肚子饿的时候,用浆水淘了烧着吃,还觉得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的气味。这日又让厨子将大麦、小豆混杂在一起作饭吃,尤其有味,夫人大笑着说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篇小品是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期间所写。苏轼到黄州年余(时元丰四年,1081),因生活困匮,故友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的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躬耕其中,生活逐步有所改善。此文即记叙东坡大麦丰收后,时间当为元丰五、六年间。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夏承焘,臧克家,缪钺等撰稿.苏轼诗文鉴赏辞典 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634
2、 冯克诚,田晓娜主编.精注详析唐宋八大家 苏轼诗文选 5 青少年版.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01.28

赏析

  这篇文章记叙了苏轼在贬居黄州时期,吃在东坡收获的大麦与“新样二红饭”的故事。虽然生活困窘,但自甘其苦、笑声不断。

  苏家的生活困窘在苏轼的《答秦太虚书》中有详细的描述,文中“粳米适尽”四个字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如同陶渊明笔下的“瓶无储粟”(《归去来兮辞》)一样,到了几乎无法

阅读全文 ∨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6篇诗文 ► 481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