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建〔唐代〕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注释
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后代遂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
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
望帝乡:述其依
赏析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
创作背景
常建的诗作,大多写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组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黩武政策而发的,此诗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笃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塞下曲四首·其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后两句顺势腾起,形成高潮,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此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是一曲响彻入云的和平颂歌。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65篇诗文 ► 3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