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浮于汴,涉淮而东,亦既释绋,榜人告余曰:“方今湍悍而舟窣 ,宜谨其具以虞焉。”予闻言若厉。由是以窒之,灰以之,以干之。仆怠而躬行,夕惕而昼勤,景霾晶 而莫进,风异响而遄止。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偃樯弭棹,次于淮阴。于是舟之工咸沛然自暇自逸 ,或游肆而觞矣,或拊桥而歌矣,隶也休役以高寝矣,吾曹无虞以宴息矣。逮夜分而隙潜澍,涣然阴溃 ,至乎淹箦濡荐,方卒愕传呼,跣跳登墟,仅以身脱。目未及瞬而楼倾轴垫,抵于泥沙,力莫能支也 。
刘子缺然自视而言曰:“向予兢惕也,汩洪涟而无害;今予宴安也,蹈常流而致危。畏之途果无常在哉 !不生于所畏而生于所易也。是以越子膝行吴君忽,晋宣尸居魏臣怠,白公厉剑子西哂,李园养士春申易,至 于覆国夷族,可不儆哉!呜呼!祸福之胚胎也,其动甚微;倚伏之矛盾也,其理甚明。困而后儆,斯弗及已。”
译文
刘子在汴河上乘船,经过淮河往东边去。就在解船缆绳的时候,船夫告诉我说:“现在的河水湍急而这船不结实,应该小心检查每件器具以防备万一。”我听船夫说得如此危险,于是用破布旧絮堵塞船的缝隙,用灰泥涂堵船的缝隙,舀干船中的积水。仆人懒惰懈怠我就亲自动手,晚上高度警惕白天努力维护。日
《儆舟》是《因论》七篇之一。关于这篇文章的创作时间,吴在庆认为是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812)刘禹锡从京城长安东归途中,肖瑞峰则认为与《因论》其他文章一样都作于刘禹锡在唐穆宗长庆年间(822—824)任夔州刺史期间。
刘禹锡于日常生活中,归结深刻的哲学道理,通过行船时的经验教训,得出“ 祸福之胚胎也,其动甚微,倚伏之矛盾也,其理甚明”的结论,从而给人以警戒。
作者从一次航行的经历写起,细写了这次航行的种种困难:水流湍急、气候异样、船也不坚固,却因乘船人时刻警惕,处处小心,并采取了很多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