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日五色,至阳之精,象君德也。五色照耀,君乘土而王。
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
使星司夜,月司时,犹使鸡司晨也。
虹霓为析翳。
彗星为欃枪。
春为忠。东方为春。春,动也,是故鸟兽孕宁,草木华生,万物咸遂,忠之至也。
夏为乐。南方为夏。夏,兴也;南,任也。是故万物莫不任兴,蕃殖充盈,乐之至也。
秋为礼。西方为秋。秋,肃也,万物莫不肃敬,礼之至也。
冬为信。北方为冬。冬,终也;北,伏方也。是故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美恶不减,信之至也。
昼动而夜息,天之道也。
八极之内,有君长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故曰: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
八极为局。
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
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北极左右,有不释之冰。
寒,凝冰,裂地。
荆者,非无东西也,而谓之南,其南者多也。
傅岩在北海之洲。
赤县州者,实为昆仑之墟。其东则卤水、㠀山,左右蓬莱。玉红之草生焉,食其一实而醉卧,三百岁而后寤。
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录。
燧人上观辰星,下察五木,以为火。
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
虙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
神农氏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谓之“神”。
神农氏夫负妻戴,以治天下。尧曰:“朕之比神农,犹旦与昏也。”
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岂每世贤哉?牧民易也。
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
黄帝斩蚩尤于中冀。
四𡗝之民,有贯匈者,有深目者,有长肱者,黄帝之德,尝致之。
尧有建善之旌。
尧立诽谤之木。
尧南抚交趾,北怀幽都,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有余日而不足于治者,恕也。
人之言君天下者,瑶台九累,而尧白屋;黼衣九种,而尧大布;宫中三市,而尧鹑居;珍羞百种,而尧粝饭菜粥;骐驎青龙,而尧素车玄驹。
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其田历山也,荷彼耒耜,耕彼南亩,与四海俱有其利;其渔雷泽也,旱则为耕者凿渎,俭则为猎者表虎。故有光若日月,天下归之若父母。
舜事亲养老,为天下法。其游也,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皆一国之贤者也。
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其致四方之士。尧闻其贤,征之草茅之中。与之语礼,乐而不逆;与之语政,至简而易行;与之语道,广大而不穷。于是妻之以媓,媵之以蛾,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
舜受天下,颜色不变;尧以天下与舜,颜色不变,知天下无能损益于己也。
务成昭之教舜曰:“避天下之逆,从天下之顺,天下不足取也;避天下之顺,从天下之逆,天下不足失也。”
舜云:“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响。”
舜举三后,而四死除。何为四死?饥渴、寒暍、勤劳、斗争。
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于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不窥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山行乘樏,泥行乘蕝。
禹治水,为丧法曰:“毁必杖,哀必三年,是则水不救也。”故使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泽者葬于泽,桐棺三寸,制丧三日。
禹兴利除害,为万民种也。
禹长颈鸟喙,面貌亦恶矣,天下从而贤之者,好学也。
汤问伊尹曰:“寿可为耶?”伊尹曰:“王欲之,则可为;弗欲,则不可为也。”
汤之德及鸟兽矣。
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䒫,身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当此时也,弦歌鼓舞者禁之。
武王伐纣,鱼辛谏曰:“岁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从。
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亲斫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
武王已战之后,三革不累,五刃不砥,牛马放之历山,终身弗乘也。
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践东宫,履乘石,祀明堂,假为天子七年。
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
人之欲见毛嫱、西施,美其面也;夫黄帝、尧、舜、汤、武美者,非其面也。人之所欲观焉,其行也;所欲闻焉,其言也。而言之与行,皆在《诗》《书》矣。
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总章,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此皆所以名休其善也。
欲观黄帝之行于合宫,观尧、舜之行于总章。
有虞氏身有南亩,妻有桑田,神农并耕而王,所以劝耕也。
尧瘦,舜墨,禹胫不生毛,文王至日昃不暇饮食,故富有天下,贵为天子矣。
昔者,舜两眸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文王四乳,是谓至仁。
夫尧、舜所起,至治也;汤、武所起,至乱也。问其成功孰治?则尧、舜治;问其孰难?则汤、武难。
人戴冠蹑履,誉尧非桀,敬士侮慢,故敬侮之誉毁,知非其取也。
昔夏桀之时,至德灭而不扬,帝道掩而不兴,容台振而掩覆,犬群而入泉,彘衔薮而席隩,美人婢首墨面而不容,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飞鸟铩翼,走兽决蹄,山无峻干,泽无佳水。
桀为璇室、瑶台、象廊、玉床,权天下,虐百姓。于是汤以革车三百乘,伐于南巢,收之夏宫,天下宁定,百姓和辑。
昔者,桀、纣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必南海之荤,北海之盐,西海之菁,东海之鲸,此其祸天下亦厚矣。
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
伯夷、叔齐饥死首阳,无地故也;桀放于历山,纣杀于鄗宫,无道故也。有道无地则饿,有地无道则亡。
鲁哀公问孔子曰:“鲁有大忘,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忘之小者也。昔商纣有臣曰王子须,务为谄,使其君乐须臾之乐,而忘终身之忧;弃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谋。”
孔子谓子夏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
费子阳谓子思曰:“吾念周室将灭,涕泣不可禁也。”子思曰:“然今以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忧河水浊而以泣清之也。”
人知用贤之利也,不能得贤,其何故也?夫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买玉不论美恶,而以大小为仪,必无良宝矣;举士不论才,而以贵势为仪,则伊尹、管仲不为臣矣。
有医竘者,秦之良医也。为宣王割痤,为惠王治痔,皆愈。张子之背肿,命竘治之,谓竘曰:“背,非吾背也,任子制焉。”治之,遂愈。竘诚善治疾也,张子委制焉。夫身与国亦犹此也,必有所委制,然后治矣。
我得民而治,则马有紫燕、兰池,马有秀骐、逢騩,马有骐驎、径骏。
夫马者,良工御之,则和驯端正,致远道矣;仆人御之,则驰奔毁车矣。民者,譬之马也:尧、舜御之,则天下端正;桀、纣御之,则天下奔于历山。
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远道重任也。刑罚也者,民之鞭策也。
为刑者,刑以辅教,服不听也。
秦穆公明于听狱,断刑之日,揖士大夫曰:“寡人不敏,教不至,使民入于刑,寡人与有戾焉。二三子各据尔官,无使民困于刑。”缪公非乐刑民,不得已也,此其所以善刑也。
夫知众类,知我,则知人矣。天雨雪,楚庄王披裘当户,曰:“我犹寒,彼百姓、宾客甚矣!”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绝粮者,赈之,国人大悦。
悦尼而来远。
先王岂无大鸟、怪兽之物哉?然而不私也。
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
徐偃王有筋而无骨。
莒君好鬼巫而国亡。
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
娶同姓,以妾为妻,变太子,专罪大夫,擅立国,绝邻好,则幽;改衣服,易礼刑,则放。
好酒忘身。
障贤者死。
古有五王之相,秦公牙、吴班孙、尤夫人、冉赞、公子麋。
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效焉。
造历者,羲和之子也。
造冶者,蚩尤也。
造车者,奚仲也。
昆吾作陶。
皋陶择羝裘以御之。
蒲衣生八年,舜让以天下;周王太子晋生八年,而服师旷。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
仲尼曰:“面貌不足观也。先祖,天下不见称也,然而名显天下,闻于四方,其惟学者乎!”
家有千金之玉而不知,犹之贫也,良工治之,则富弇一国;身有至贵而不知,犹之贱也,圣人告之,则贵最天下。
孔子曰:“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仪服不修,公西华侍;礼不习,子贡侍;辞不辨,宰我侍;亡忽古今,颜回侍;节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厉也。”
闵子骞肥,子贡曰:“何肥也?”子骞曰:“吾出见其美车马,则欲之;入闻先王之言,则又思欲之,两心相与战。今先王之言胜,故肥。”
子夏曰:“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侉于五兵而辞不慑,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
仁则人亲之,义则人尊之,智则人用之也。
树葱韭者,择之则蕃,仁义亦不可不择也。惟善无基,义乃繁滋;敬灾与凶,祸乃不重。
草木无大小,必待春而后生,人待义而后成。
十万之军,无将,军必大乱。夫义,万事之将也。国之所以立者,义也;人之所以生者,亦义也。
众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
贤者之于义,曰:“贵乎?义乎?”曰:“义。”是故尧以天下与舜。曰:“富乎?义乎?”曰:“义。”是故子罕以不受玉为宝。曰:“生乎?义乎?”曰:“义。”是故务光投水而殪。三者,人之所重,而不足以易义。
义必利,虽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犹谓义之必利也。
箕子胥余,漆体而为厉,披发佯狂,以此免也。
莒国有名焦原者,广数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齐踵焉。莒国莫之敢近,已独齐踵焉,所以服莒国也。夫义之为焦原也,亦高矣。是故贤者之于义也,必且齐踵焉,此所以服一世也。
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惟象之未与,吾心试焉。”有力者,则又愿为牛,欲与象斗以自试。今二三子以为义矣,将恶乎试之?夫贫穷,太行之獶也;疏贱者,义之雕虎也。而吾日遇之,亦足以试矣。
人谓孟贲曰:“生乎?勇乎?”曰:“勇。”“贵乎?勇乎?”曰:“勇。”“富乎?勇乎?”曰:“勇。”三者,人之所难,而皆不足以易勇,此其所以能摄三军、服猛兽故也。
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兕。
飞廉、恶来,力角犀兕,勇搏熊、犀也。
田成子问勇,颜歜聚之答也不敬,田子之仆填剑曰:“更言则生,不更则死。”歜聚曰:“以死为有智,今吾生是也。是吾所以惧汝,而反以惧我!”
圣人畜仁而不主仁,畜知而不主知,畜勇而不主勇。昔齐桓公胁于鲁君,而献地百里;句践胁于会稽,而身官之三年;赵襄子胁于智伯,而以颜为愧。其卒,桓公臣鲁君,句践灭吴,襄子以智伯为戮。此谓勇而能怯者也。
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玉门,越王役于会稽,秦穆公败于殽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伯得于困也。
鲍叔为桓公祝曰:“使臣无忘在莒时,管子无忘在鲁时,甯戚无忘车下时。”
为令尹而不喜,退耕而不忧,此孙叔敖之德也。
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孝己一夕五起,视衣之厚薄,枕之高卑,爱其亲也。
鲁人有孝者,三为母北,鲁人称之。彼其斗则害亲,不斗则辱羸矣,不若两降之。
韩雉见申羊于鲁,有龙饮于沂。韩雉曰:“吾闻之,出见虎,搏之;见龙,射之。今弗射,是不得行吾闻也。”遂射之。
荆庄王命养由基射蜻蛉,王曰:“吾欲生得之。”养由基援弓射之,拂左翼焉,王大喜。
驸马共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酖者,问之:“是何以?”曰:“所以酖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公输般为蒙天之阶,阶成,将以攻宋。墨子闻之,赴于楚,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般,曰:“闻子为阶,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胡不已也?”公输般曰:“不可,吾既以言之王矣。”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般曰:“诺。”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此为窃疾耳。”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溢,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饶,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犹粱肉之与糟糠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请无攻宋。”
齐有田果者,命狗曰“富”,命子为“乐”。将欲祭也,狗入室,果呼之曰:“富出!”巫曰:“不祥也!”家果大祸,长子死,哭曰:“乐乎!”而不似悲也。
宋人有公敛皮者,适市,反呼曰:“公敛皮!”屠者遽收其皮。
夷逸者,夷诡诸之裔。或劝其仕,曰:“吾譬则牛也,宁服轭以耕于野,不忍被绣入庙而为牺。”
楚狂接舆,耕于方城。
隐者西乡曹。
曼邱氏。
北门子。
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也。”
圣人权福则取重,权祸则取轻。
君子量才而受爵,量功而受禄。
能官者必称事。
守道固穷,则轻王公。
卑墙来盗。荣辱由中出,敬侮由外生。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者,响也;行者,影也。是故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行,将有随之。
夫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
厚积不登,高台不处。高室多阳,大室多阴,故皆不居。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鬼者,归也,故古者谓死人为归人。
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也。”
其生也存,其死也亡。
人生也,亦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
先王之祠礼也,天子祭四极,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祭其亲也。
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意变,其声亦变。意诚感之,达于金石,而况于人乎!
夫瑟,二十五弦,其仆人鼓之,则为笑。贤者以其义鼓之,欲乐则乐,欲悲则悲,虽有暴君,为之立变。
绕梁之鸣,许史鼓之,非不乐也,墨子以为伤义,故不听也。
商容观舞,墨子吹笙;墨子非乐,而于乐有是也。
膳俞兒和之以姜桂,为人主上食。
鸿鹄在上,扞弓彀弩以待之。若发若否,问二五,曰:“不知也。”非二五之难计也,欲鸿之心乱之也。
文轩六駃题,无四寸之键,则车不行。小亡,则大者不成也。
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
利锥不如方凿。
水试断鹄雁,陆试断牛马,所以观良剑也。
昆吾之剑可以切玉。
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至。中国覆十万之师,解三千之围。
吉玉,大龟。
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也。
程,中国谓之豹,越人谓之貘。
距虚,不择地而走。
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
屠者割肉,则知牛长少;弓人剺筋,则知牛长少;雕人裁骨,则知牛长少。各有辨焉。
使牛捕鼠,不如猫狌之捷。
大牛为犉,七尺;大羊为羬,六尺;大豕为 ,五尺。
五尺大犬为犹。
羊不任驾盐车,椽不可为楣栋。
战如斗鸡,胜者先鸣。
扬州之鸡,裸无毛。
鸡司夜,狸执鼠,日烛人,此皆不令自全。
卵生曰琢,胎生曰乳。
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无伤。
木之精气为必方。
大木之奇灵者为若。
木食之人,多为仁者,名为若木。
春华秋英,其名曰桂。
疓。
《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穀梁传》云:“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初献六羽,始僭乐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诸侯,皆用八佾,初献六羽,始厉乐矣。’”
《春秋》:“桓公九年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穀梁传》云:“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抗诸侯之礼而来朝,曹伯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内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则是故命也。尸子曰:‘夫已,多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