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闺怨》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注释凝妆:盛妆。翠楼:特指妇女居处。
赏析诗人点明女主人公“不知愁”,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此句写女子青春的欢乐,为下文青春的虚度和怨旷做铺垫。
原文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 一作:不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
赏析
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
创作背景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写就的。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在此年前后曾去过西北边陲,此诗大约作于其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蘅塘退士编选;张忠纲评注·唐诗三百首评注:齐鲁书社,1998.04
简析
《闺怨》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其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其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抒写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全诗并未刻意写怨愁,但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12篇诗文 ► 18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