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下载APP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李贽的名句
类型: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爱国
写雪
思念
爱情
思乡
离别
月亮
梅花
励志
荷花
写雨
友情
感恩
写风
西湖
读书
菊花
长江
黄河
竹子
哲理
泰山
边塞
柳树
写鸟
桃花
老师
母亲
伤感
田园
写云
庐山
山水
星星
荀子
孟子
论语
墨子
老子
史记
中庸
礼记
尚书
晋书
左传
论衡
管子
说苑
列子
国语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韩非子
罗织经
菜根谭
红楼梦
弟子规
战国策
后汉书
淮南子
商君书
水浒传
西游记
格言联璧
围炉夜话
增广贤文
吕氏春秋
文心雕龙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幼学琼林
小窗幽记
三国演义
贞观政要
作者:
李贽
李白
杜甫
苏轼
王维
杜牧
陆游
李煜
元稹
韩愈
岑参
齐己
贾岛
柳永
曹操
李贺
曹植
张籍
孟郊
皎然
许浑
罗隐
贯休
韦庄
屈原
王勃
张祜
王建
晏殊
岳飞
姚合
卢纶
秦观
钱起
朱熹
韩偓
高适
方干
李峤
赵嘏
贺铸
郑谷
郑燮
张说
张炎
白居易
辛弃疾
李清照
刘禹锡
李商隐
陶渊明
孟浩然
柳宗元
王安石
欧阳修
韦应物
温庭筠
刘长卿
王昌龄
杨万里
诸葛亮
范仲淹
陆龟蒙
晏几道
周邦彦
杜荀鹤
吴文英
马致远
皮日休
左丘明
张九龄
权德舆
黄庭坚
司马迁
皇甫冉
卓文君
文天祥
刘辰翁
陈子昂
纳兰性德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李贽《独坐》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李贽《独坐》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李贽《赞刘谐》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李贽《独坐》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李贽《独坐》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李贽《赞刘谐》
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李贽《赞刘谐》
其人默然自止。
李贽《赞刘谐》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贽《赞刘谐》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李贽《赞刘谐》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李贽《赞刘谐》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赞刘谐》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己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亦从众耳。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既从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郑子玄者,丘长孺父子之文会友也。
李贽《又与焦弱侯》
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故喜之。
李贽《又与焦弱侯》
不讲虽是过,然使学者耻而不讲,以为周、程、张、朱卒如是而止,则今之讲周、程、张、朱者可诛也。
李贽《又与焦弱侯》
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
李贽《又与焦弱侯》
不信故不讲。
李贽《又与焦弱侯》
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
李贽《又与焦弱侯》
黄生过此,闻其自京师往长芦抽丰,复跟长芦长官别赴新任。
李贽《又与焦弱侯》
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随转而北,冲风冒寒,不顾年老生死。
李贽《又与焦弱侯》
既到麻城,见我言曰:我欲游嵩少,彼显者亦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
李贽《又与焦弱侯》
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
李贽《又与焦弱侯》
回日当复道此,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兹卒卒诚难割舍云。
李贽《又与焦弱侯》
其言如此,其情何如?
李贽《又与焦弱侯》
我揣其中实为林汝宁好一口食难割舍耳。
李贽《又与焦弱侯》
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李贽《又与焦弱侯》
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
李贽《又与焦弱侯》
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李贽《又与焦弱侯》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特有幸不幸之异耳。
李贽《又与焦弱侯》
幸而能诗,则自称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
李贽《又与焦弱侯》
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
李贽《又与焦弱侯》
展转反复,以欺世获利。
李贽《又与焦弱侯》
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李贽《又与焦弱侯》
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
李贽《又与焦弱侯》
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李贽《又与焦弱侯》
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李贽《又与焦弱侯》
挟数万之赀,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李贽《又与焦弱侯》
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
李贽《又与焦弱侯》
今山人者,名之为商贾,则其实不持一文;称之为山人,则非公卿之门不履,故可贱耳。
李贽《又与焦弱侯》
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下一页
上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