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攫金
列子〔先秦〕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场上去。去到卖金子的地方,乘机抢了店主的金子离开。衙役把他逮住了,审问他:“人都在那里,你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注释
简析
这则寓言故事简明扼要地写出齐人利令智昏、见钱眼开、财迷心窍的形象特点。此文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贪婪与盲目的陷阱;追求物质财富是人之常情,但利欲熏心、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
列子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30篇诗文 ► 555条名句